插個花吧
舉例計算(既然是舉例,數據就誇張一點囉 )
時速錶會灌水,這個大家都知道,假設灌水 50% 好了,
實速:實際無灌水的速度
錶速:實速*1.5 的速度值
某 A 胎,行駛 1KM 需要轉動 1200 轉 ← 它是原廠胎
每轉距離=1/1200=0.83M
某 B 胎,胎徑較 A 小,行駛 1KM 需要轉動 1500 轉;
每轉距離=1/1500=0.67M
某 C 胎,胎徑較 A 大,行駛 1KM 需要轉動 900 轉;
每轉距離=1/900=1.11M
先來談里程,原廠設計上,輪子轉動 1200 轉=1KM,
實際行駛同樣 1KM 的距離:
A 胎的顯示里程=1/1200*1200=1(KM)
B胎的顯示里程=1/1200*1500=1.25(KM)
C 胎的顯示里程=1/1200*900=0.75(KM)
小胎會讓顯示里程數變多,相反的,大胎會讓顯示里程數變少;
如果以里程錶顯示 1KM (輪轉1200 轉)來作依據:
A 胎的真實里程=1/1200*1200=1KM
B 胎的真實里程=1/1500*1200=0.8KM
C 胎的真實里程=1/900*1200=1.33KM
小胎實際上還跑不到 1KM,大胎實際上已經超過 1KM
這個結論應該沒問題吧?
騎車上路,人的速度依據是看儀錶,若以是 60KM/H 錶速來看,
實速=60/1.5=40(KM/H),先算一下原廠設計值:
A 胎輪轉速要達到 40 公里/小時=666.67 公尺/分鐘,
666.67/0.83=800 (RPM),也就是說,當輪轉 800RPM 時,
等於實速 40KM/H ,錶速 60KM/H
當 B 胎輪轉 800 RPM 時,儀錶也會顯示 60KM/H 時速值,
但實速=800*0.67*60=32 KM/H ←水灌更多了,接近一倍
當 C 胎輪轉 800 RPM 時,儀錶同樣顯示 60KM/H 時速值,
實速=800*1.11*60=53.3 KM/H ←水灌少了,幾乎接近錶速值 
所以換大胎的確可以讓錶速接近實速,但請再看上面藍字標示處,
里程累計值會被縮水掉 
OK,假設某人拿出了像 GPS 這種可客觀量測實速值的東西,
車子就騎 40KM/H 的實速,再來看看錶速的反應:
A 胎像先前提到,40KM/H 時 800RPM,加上灌水 50%,錶速=60KM/H
B 胎實速 40KM/H 時,輪轉=666.67/0.67=1000 (RPM),
錶速=40/800*1000*1.5=75 (KM/H) ←同樣是水灌更多,接近一倍
C 胎實速 40KM/H 時,輪轉=666.67/1.11=600 (RPM),
錶速=40/800*600*1.5=45 (KM/H) ←也是水灌少了,接近實速值
算完了,不知樓主是否還有疑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