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愛好自己動手DIY,自從購車後便持續的關注小老婆網站上眾高手們的文章討論,先在此一鞠躬感謝大家~ 希望以詳細易懂的DIY方法分享給車友,如有錯誤懇請大家指正提醒~教學相長~
避震系統前叉的部分因使用造成的活動零件磨損、阻尼油老化、油土封破損漏油、前叉彈簧疲乏等,皆會影響性能,因此定期保養是必須的~
自2017年初打工存錢買了末代五期的四代勁戰,也是人生的第一台機車,從剛開始瞎趴的騎去學校不用等公車,和到學校跟同學分享今天那個XX科的誰誰誰今天被我海放(很幼稚而且也只能電電老爺車),還有人生頭一次載妹等等有趣回憶。 回到正題,在下的四代勁戰騎了約16000km,前叉支撐性已不復當年之勇,下沉過多和觸底,也影響不少煞車性能,不正確的懸吊可能也造成輪胎磨耗的異常。平時煞車約8成使用前輪制動、體重65kg、不常雙載、無不良騎姿、通勤7成3成跑山,輪胎110/70-12 maxxis R1 胎壓27psi約使用8個月至昨天換bt601僅跑8200km,中間離指示塊1mm,如圖 幾乎都是兩側,中間最常使用磨耗最少,此問題懷疑是懸吊設定不當,有錯誤請各位指正。
前叉油+土封+前叉彈簧更換DIY需要工具清單,準備好沒煩惱:
衝擊起子or較大的十字起子(前土除螺絲)
8號、10號T桿(煞車油管支架、前叉頂蓋拆卸用於緊迫固定或是專用特工)
12號套筒板手或是T桿(三角台、卡鉗螺絲)
17號套筒兩個(拆前輪)
8mm氣動內六角(阻尼棒固定螺絲)
小隻一字起子(拆C環)
氣動或電動板手(建議一定要準備,能事半功倍)
扭力板手(建議使用,鎖三角台螺絲)
量杯(阻尼油量)
裝廢油的油盆、擦髒東東的布
前叉油(號數品牌不限,依規範或個人喜好)
螺絲膠(建議,裝阻尼棒固定螺絲)
清潔劑(煤油、化清、煞清都可,以不傷油封等橡膠件為主)
水管一截外徑約ˋ40mm(裝土封用,或是專用特工)
開拆囉~ 更換前行程約100mm、使用行程約80mm 戴上安全帽放下中柱踏上車,前叉預載達38mm顯得過多 拆下土除和卡鉗 兩邊用17號板手家電動板手放鬆前輪芯螺帽並敲出來即可,(圖中千斤頂可不用,車不會往前倒) 12號套筒拆下螺絲 前叉此時不會掉下來因為頂蓋有個c型環,用一字撬開 拆不下來可使用鑷子往外撐開c環開口即可 兩隻下來啦(第一次拆拿到原來那麼重) 8號內六角拆阻尼棒固定螺絲,有緊 流出了紅色的油
油流的差不多能拆阻尼棒,8或10號T桿剛好插入(看T桿筒外徑,在下用10號)
左扭右扭抵住地上向下壓便能讓C環見到陽光
持續抵著,用一字向下壓C環勾上來頂蓋就開了,單人即可操作
卡住的頂蓋
用門夾起來往後拉即可,方法不限
下來啦
新彈簧(右)品牌不限,依個人喜好,改裝品牌的彈簧通常會搭配內管、土封、或阻尼棒一起搭配使用增加性能&視覺效果,看個人需求購買。
油瀝乾可分解清潔,清潔劑以不傷橡膠件為主,並建議用風槍吹乾。
土封有點小龜裂所以換掉一字撬開即可,油封狀況良好不用換。
阻尼棒和跟著她的小彈簧裝回內管
阻尼棒底座一起裝回外管,便可鎖緊阻尼棒螺絲,可塗適量螺絲ˊ膠,用電動板手鎖緊即可注意不要滑牙了
新的土封內圈抹一點油比較好裝
用水管一截(約40mm)或類似的東西敲一敲讓土封密合外管,
並上下檢查作動是否順暢
倒入前叉油,品牌號數不限,在下用15w賽x龍前叉油,
油量依需求擬定100cc想要比較Q些,大家能依需求調整
(原廠前叉阻尼油漏下量測約兩隻共195cc,供參考)
上下壓縮至沒空氣泡泡
裝彈簧注意是上疏下密
頂蓋、c環如拆卸時方法裝回,並壓動檢查作動
前叉頂蓋橡皮蓋,c環裝上用前輪芯對準便可鎖四隻三角台螺絲
經爬文三角台螺絲扭力值為225kgf-cm約為23Nm
裝回前輪時能檢查襯套並上點黃油
碼表線內發現凸點發現破裂(ˊ6點鐘方向),勁戰三代、四代都可能會這樣,
上下兩個凸點有其中一個在就還有時速表功能,有換輪胎或是有拆下前輪的車友們不妨自己或給車行技師順便檢查。
裝上卡鉗、油管支架、前土除便能告一段落~
完工後預載約20mm,在合理範圍
完工囉~
經過短途試騎前叉支撐性、路感、點頭皆有改善許多、特別是前輪制動因為前叉的支撐而更加及時,
15w前叉油100cc和原廠阻尼棒搭配DY彈簧還蠻Q的,並沒有很硬,算符合需求了~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以後也能和分享其他四代勁戰的東西~
如有錯誤請指教謝謝大家~ 
本文最後由 magnum203 於 2018-5-23 18:27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