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整理]補充機油說明-基礎油篇

来源: 心得 cclinoscar 2015-8-11 03:55 只看這個作者 只看大圖 |閱讀模式
22 11322
本文章最後由 cclinoscar 於 2015-8-11 04:23 編輯

潤滑油的基礎油和成品油說明

第一類、傳統溶劑精煉礦物油
是由石油原油提煉一般較具經濟價值的產品(如航空燃油、汽油、柴油、瓦斯……等)之後,剩下來殘留在塔底油(重油)再經提煉可用的清油而成,價格非常便宜。

第二類、加氫裂解礦物油
是將第一類油,再精煉及化合而成,目的是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效能。


第三類、高度加氫裂解、加氫異構化蠟(DTL)
是目前市場上「概念最不清晰的產品」,是將原本的第二類的基礎油再次精煉化合後,加入特殊的添加劑,來取代或減少原本使用PAO及酯類油的部分,使得在實驗室中的部分數據仍能達到全合成的指數,再貼上「FullySynthetic」-全合成油的標籤。


第四類、聚α-烯烴(PAO
用來自於原油中的瓦斯氣或天然氣所分散出來的乙烯、丙烯,再經聚合、催化等繁複的化學反應才煉製成大分子組成的基礎油。在本質上,它使用的是原油中較好的成份,加以化學反應並透過人為的控制下達到預期的分子形態,其分子排列整齊,抵抗外來變數的能力自然很強,因此合成油本質很好,其對熱穩定、抗氧化反應、抗黏度變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礦物油強許多。

第五類、其它合成油(酯類合成油)
酯,是經由提煉動、植物(生物)的脂肪酸使之醇化合成。「酯類」本身是油性的,具有天然的潤滑性能,而「酯類」天性,潤滑能力強,油膜分子會吸附在金屬表面,不易氧化,高溫穩定性高,而其他其它基礎油(包括PAO)必需透過添加劑實現這個性質。也因此,真正的酯類油的添加劑含量是相對的比其他種類的油少。

「酯類油」目前世界上的航空引擎、貴重機械設備使用的潤滑油。高溫高壓的般情況下,能其他類潤滑油都失效的環境下仍能提供充份的潤滑。

當引擎啟動的時候,潤滑油品質的好壞就很好辨別。其他類或酯類含量低潤滑油,當引擎工作時,保護機件的油膜會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出現破裂;當引擎停止工作的時候,油膜會從金屬表面流走,當引擎再次啟動時,就會造成金屬間的乾摩擦而出現磨損。而「酯類油」的油膜,即使是在引擎停止工作後,它也能長時間保存在金屬表面之間。使引擎停下來,也可以對引擎有著一定的保護能力。

補充說明:
由礦物油轉換成全合油前,是否需要特別的準備?
一般來說,並不須要特別的準備,但是先期所使用的機油品質,換新油後會影響新油的效能,通常要經過一次到兩次的更換後,才會有明顯的感受。

變速箱油、煞車油和水箱水要多久換一次?
建議依保養手冊所指定的油品及保養哩程或時間更換,或者自行以23萬公里或1年更換變速箱油,23萬或1年換一次煞車油,一年一次水箱液,或但如果能將這些時間減少,有關部件的性能將會有更好的發揮及維持更長的壽命。

機油多久換一次?
對車況比較熟悉的人來說,比較好的方式為,是經常或每星期一次檢查機油的狀況,在熱車的狀況下,如果顏色已變得很深、手感已有一點粗糙、或感覺油太稀或太稠,感覺明顯和新油時有很大的差別、有很重的汽油味或焦味、太久沒換油,或者是在開車中發現引擎聲變大、引擎震動變大或加速不順......等等,各種異於剛換油時的感受,就建議要換掉。
但是,如果長期在市區短程行駛或對車況不熟的人,仍依保養廠或原廠建議來換機油品牌種類、保養哩程或時間保養。

全合成油的定義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全合成油,它們大多數屬於高度精煉的第三類礦物油(GroupIII再混以少量的第四類和第五類油品,其實並非是真正科學意義上的全合成油,當然由第四類PAO和第五類(酯類),或由兩種油品調和混合而成的礎油,再加上添加劑生產出的成品油,才是真正名意上的「全合成油」。
另外,1999年,美國消費者保護機構(BetterBusiness Bureau),裁定某油商在產品包裝上標示FullSynthetic」是市場推廣用字,並非科學用字,並無違法。自此以後,很多潤滑油製造商紛紛稱他們以第三類基礎油製成的產品為全合成油「FullSynthetic」。而便有部分的潤滑油業者,常以低品質的基礎油(GroupIGroupII添加添加劑,和少數的PAO及酯類油將其所製成的產品宣稱為全合成油

酯類約有400多種產品,並非每一種都適合做為汽機車機油使用,而一些不肖的潤滑油業者,以低價的酸性酯類油做為基礎油,而這類油品仍有一定的效能,但長期使用會造成機件的酸蝕。

所有潤滑油的區分為礦物油、半合成、全合成,均是由基礎油和添加劑調配而基礎油是潤滑油中的主體,添加劑則是基礎油的重要輔助,所以基礎油的等級會決定加入添加劑的種類和比例,來決定成品機油的效能,而添加劑的品質更影響了是否會產生積碳及油泥

不同等級的成品機油的概念:
即使擁有相同的國際認證或車廠認證,低等級的成品機油初期會和高等級成品機油感受相同,但低等級的機油很有可能在使用3000公里後(或更早)效能就明顯不如高等級的機油。


參考資料:
慈億國際有限公司
http://cy-motul.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FAQ_A_003&Category=109724

給個讚

讚: 3.7
讚: 1
  發表於 2015-8-14 12:18
讚: 5
  發表於 2015-8-11 15:27
讚: 5
  發表於 2015-8-11 10:31
參與人數 6紅利點數 +18 收起 理由
lg107190 + 1 感謝分享
kwjko + 5 感謝分享
fgfd445rter + 5 感謝分享
DarkRobert + 5 感謝分享
agua187 + 1 感謝分享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18

收藏
收藏8

網友回覆22

跳到指定樓層
2#
layws 2015-8-11 10:49 只看這個作者
第六類、台灣神油,超越API與歐規認證

給個讚

讚: 5.0
讚: 5
  發表於 2015-8-13 19:49
讚: 5
  發表於 2015-8-11 23:52
讚: 5
  發表於 2015-8-11 23:50
讚: 5
中二單字油? XDDDD  發表於 2015-8-11 23:21
讚: 5
  發表於 2015-8-11 22:28
參與人數 3紅利點數 +11 收起 理由
cclinoscar + 1 不加分不行
steallove + 5 太專業…不加分都不行了
DarkRobert + 5 不加分不行 笑死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11

“全合成油的定義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全合成油,它們大多數屬於高度精煉的第三類礦物油(GroupIII再混以少量的第四類和第五類油品,其實並非是真正科學意義上的全合成油。”


但Motul 300V基礎油也是氫解油(紅框處),小弟沒什麼意思,某位特定人士不要對號入座。


[整理]補充機油說明-基礎油篇5570

現在每家大廠全合成油或多或少都有加酯類添加劑,只是%數成份多寡,以及「願不願意」標示Ester字樣。

Q8基礎油也是氫解油在加烷基酯,性能也很棒!只是高轉抑震稍差。

基礎油哪一類不是重點,大廠都有一定的技術,只是成本、建議價格跟拉轉抑震去取一個平衡點。




給個讚

讚: 5.0
讚: 5
  發表於 2015-8-11 21:35
讚: 5
  發表於 2015-8-11 21:33
讚: 5
不一定過幾天又有位仁兄會跳出來解釋了 XD  發表於 2015-8-11 20:51
讚: 5
  發表於 2015-8-11 15:25
參與人數 3紅利點數 +15 收起 理由
steallove + 5 感謝分享
Cygnus125 + 5 感謝分享
DarkRobert + 5 不加分不行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15

4#
eiriala 2015-8-11 17:25 只看這個作者
你忘了加 GTL(天燃氣合成油)基礎油 現在被認定為Group 3+ 基礎油
以GTL基礎油做出來的機油便宜又好用, 畢竟在基礎油性能上與PAO相似,甚至一些性能上還超過, 但價格不過比Group 3多7%而已.

給個讚

讚: 5.0
這文章還在進化中,我盡量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  發表於 2015-8-12 01:08
讚: 5
  發表於 2015-8-12 01:05
讚: 5
  發表於 2015-8-11 23:30
本文章最後由 Cygnus125 於 2015-8-12 00:23 編輯

第五類基礎油的界定
其實是很模糊的..
也有所謂的非酯類的物質算在第五種基礎油的分類

當然..每家油廠為了要強調酯類油的性能
添加高%的酯類(ESTER.醇等等..)
也可當作基礎油來標榜

API.ACEA也沒規範標準
要怎麼界定來看
每家油廠都可以說了算..

不過有沒有酯類不是重點
重點還是機油內的配方
油廠如何去製成
用起來好不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給個讚

讚: 5.0
讚: 5
  發表於 2015-8-12 21:09
讚: 5
  發表於 2015-8-11 21:34
參與人數 1紅利點數 +5 收起 理由
DarkRobert + 5 不加分不行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5

6#
soar 2015-8-11 20:52 只看這個作者
當大多廠商都把特定一種成分 當作賣點 甚至公布的數據也雷同 價格高低都有
但只要一使用 性能表現的落差就很明顯差異
大多消費者 只在意價格 鮮少會去細看其它
就連販售的業者 也未必知道 反正 東西賣得出去就好
而有些也盲從 不在乎是否合適 用價格去衡量一切
所以 油品的好 好在哪裡 不好又是哪裡 完全不知道 因為他人說...

給個讚

讚: 4.2
讚: 5
  發表於 2015-8-12 21:09
讚: 3
價格和價值,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囉。  發表於 2015-8-12 00:39
讚: 5
  發表於 2015-8-12 00:23
只要自己使用 優劣心知肚明  發表於 2015-8-11 21:50
讚: 4
每個人使用習慣也不同,有時覺得還不錯的產品別人不一定認同~  發表於 2015-8-11 21:35
參與人數 1紅利點數 +5 收起 理由
DarkRobert + 5 不加分不行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5

7#
dan0918 2015-8-11 21:39 只看這個作者
關於價格 有一點我是確定的
賣越高價的油 廠商賺越多 哈

給個讚

正確,請支持正確理由  發表於 2015-8-14 08:16
小弟我不才,其實也是賣機油的,這些是自己整理出來給想了解的人看的,小弟有個想法,我賣的是理念,不是產品。
一、關於123類油中的酯類油或PAO,大多都是以添加劑的型式出現,所以不會特別去標明,但也因為有這個成分,所以也就標著全合成。
二、第四類和第五類成品油,基本上無法單獨以「純第四類」或「純第五類」存在,大多都是四五類混合,所以只是比例的問題~~
順帶一提,商務人士要引用文章,記得標明出處喔~~~
soar 發表於 2015-8-11 20:52 [整理]補充機油說明-基礎油篇5880
當大多廠商都把特定一種成分 當作賣點 甚至公布的數據也雷同 價格高低都有
但只要一使用 性能表現的落差就 ...

假設在沒有黑心油的條件下,永遠記得~~~~一分錢一分貨,便宜的油品,要常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