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M國際摩托車賽車協會(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Motocyclisme)
為負責統籌各機車賽事,如MotoGP、WSBK...等
而在確保賽車手的頭部安全的安全帽
現行的做法是承認ECE-R 22.05 (P型)、
JIS T8133(二種) (最新版:2015)與SNELL M(最新版:2015)
換言之,是以大宗的歐、日、美系安規為主
而這種認可安規,也是大多賽事協會的作法
例外的是,日本MFJ,除了認可SNELL外
更有自己一套的MFJ規範 (以JIS T8133系再延伸)
不過,FIM在今年宣布,將要獨立制定安全帽規範
換句話說,以後選手所參與FIM所主導的賽事
不論安全帽是歐/美/日規,皆須通過FRHPhe才算數!!
FRPHhe,意即FIM Racing Homologation Program for Helmets
為FIM所主導的賽事認證計畫,字尾he則代表安全帽的規範
FIM的測試方法,以安全帽中22個位置中,隨機選擇13個
以測試安全帽各區的衝擊狀況,評估防止顱骨骨折的程度
和緩衝墊(或內襯)的機械特性,同時,也具有穿刺測試
特別的是,FIM的撞擊測試為斜向撞擊
以評估減緩旋轉加速度所造成的傷害之安全性能
這算是與其他現行安規不同之處
(現行各個安規為不同刀砧進行垂直撞擊)
而測試頭形同ECE R22.05
為運用ISO頭型 (EN960:2006)
並用5種尺寸(A/E/J/M/O)對應50~62cm頭圍尺寸
在撞擊測試方面
主要援引ECE R22.05
之7.3 衝擊吸收測試
(ECE-R 22.05 5個測試點)
FRHPhe 17個測試點
撞測面130 ± 3 mm圓形平砧
而撞測點比ECE-R 22.05還多12點
且測試FRHPhe特有的45度斜向砧,以各種角度撞測之
量測線性加速度、角加速度、HIC(頭部傷害指標)
與BrIC(腦部傷害指標)做為評價指標
穿刺測試則是援引JIS T8133:2015
之5.2與7.5之二類(全罩帽)的穿刺測試
而測試範圍為SNELL M2015
相距75mm,撞刺後不得接觸到頭模
至2019年時,所有在FIM所統籌的賽事
選手的安全帽都必須為FRHPhe(-01)才可以上賽道
預計至2020年,會提升標準(FRHPhe-02)
各項測試規範會更為嚴格
可以想見,FRHPhe在賽事安全帽中
在FIM推動下,很可能成為領導型安規
不過,這樣單一化規格於世界性賽事
是否合宜? 或許還有討論空間
(也或許FIM已經討論完了)
雖然機車賽事很多是歐洲選手
但仍有不少亞裔選手在奮戰
若測試頭型為ISO頭型,是否有對應處理?
另外,SNELL這種賽事取向的安規
原本就沒有賽事協會推動
FRHPhe勢起,可能造成SNELL更加邊緣化
離FRHPhe實施還有一年多
安規趨勢會怎麼變動,相信安規界都在看
[未經同意 請勿任意轉載 / 未经同意 请勿任意转载]
本文最後由 wildspirit 於 2017-12-19 21:1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