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輪胎在2014年底推出全新的賽道用胎 KENDA KD1,
以賽道版膠料配方&親民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
但並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想要100/90-12&120/80-12的大胎尺寸。
於是建大輪胎經過一年多從各地不斷地收集使用者意見回饋,
決定新增KENDA KD1 110/70-12&120/70-12這兩種尺寸。
為了讓大家了解到KD1與其他國產輪胎廠所生產的道路胎有何差別,
測試中以優耐力 TH558 PRO&MAXXIS F1ST這兩條網路上討論度較高的輪胎來做簡單比較。
測試選在柏油顆粒較粗的台南安定賽車場做測試。
本次測試項目:
1.6M寬S型繞錐測試
2.賽車場繞圈測試
3.乾地煞車距離
在測試開始前我們先來看到KENDA KD1 道路版的輪胎資訊。
胎壁上的型號同樣為KENDA KD1 RACING,本次新胎膠料配方與KD1原先推出的賽道版相同。
道路版僅以尺寸上重新做設計並且加強排水性。
前輪的規格為110/70-12,輪胎尺寸下方也標示著此輪胎僅供前輪使用。
胎紋為逆向胎紋設計。
實際安裝後如圖中所示。
後輪規格為120/70-12適合原廠輪框來作安裝。
後輪胎紋設計為正向胎紋來作安裝。
實際安裝後如圖中所示。
其輪胎的排水性建大輪胎也提供了電腦模擬圖來做圖說,
水漂分析(Hydroplaning Analysis): KD1輪胎遭遇積水時,水花濺起的角度與排水的速度,進而調整花紋的設計與角度,
因為道路版的SPORT高性能胎不僅要求抓地力更要兼顧安全性。
因此在全天候的測試要求下,輪胎行經雨天或積水路面時,同樣也需要達到安全的排水功能, 確保騎士的操駕安全
在測試開始前我們先將三款輪胎,
按照胎壁上的最大冷胎壓值X80%來打氣。
KENDA KD1最大冷胎壓值為33psi,
33psi X 0.8=26.6psi (測試時取整數打27psi)
TH558 PRO 最大冷胎壓值為33psi,
33psi X 0.8=26.6psi (測試時取整數打27psi)
F1 ST 最大冷胎壓值為40psi,
40psi X 0.8=32psi。
測試車手介紹
本次邀請到兩位TSR B、C組選手來做測試
C組選手人稱破壞神的陳逸達。
B組選手高雄勁輪車業 殷開陵。
測試後的結果,將以兩位選手在實際騎乘後討論出的心得來做分享。
測試項目1: 6M寬S型繞錐測試
本次S型繞錐的間距為6公尺,
來測試各家輪胎的前輪導向性&靈活度。
各角錐距離均使用專業儀器量測後作擺放。
測試前把新胎做簡單的除蠟,隨即進行來回五趟的繞錐測試。
在測試前段先熟悉每條輪胎的胎型,
並且仔細感受前輪的傾倒速度&輪胎的導向性。
三組輪胎經過繞錐測試後,
兩位測試車手針對前輪傾倒速度&導向性的比較與心得如下。
前輪傾倒速度&導向性
TH558 PRO>KD1=F1 ST
車手評述:
TH558 PRO雖然前輪尺寸為110/70-12的規格,
實際感受這條胎的胎型偏尖。
進出彎帶入傾角時不用費什麼力氣輪胎就可以快速傾倒,
這條胎的傾倒速度是三條胎裡面最快的。
KD1&F1 ST這兩條輪胎以原廠配胎尺寸來說,
其表現算是中規中矩傾倒速度&導向性都比原廠胎來得好。
進彎時放油門重心輕輕帶就可以入彎,
出彎補油也是順著重心將車身導正即可絲毫不費力。
測試項目2:賽車場繞圈測試
本次賽道繞圈測試將以選手體驗前後胎搭配起來整體得協調性為主,
不以單圈秒速作為測試結果。
各胎壓設定均無變動,
都以輪胎胎壁上建議最大冷胎壓值X80%來做測試。
由於安定賽車場左彎部分較多。
所以在量測時輪胎左邊的溫度都會較高,同時磨耗也會多一些。
每組輪胎經由兩位車手各騎過10圈後,
下來量測輪胎溫度&胎面硬度。
本次胎面硬度量測使用邵氏硬度計,
其單位已“度”來計算度數越高硬度也越大。
TH558 PRO 繞圈測試數據
TH558 PRO 前輪使用狀況,
左右兩側約剩下10mm吃滿,胎面脫膠狀況尚可。
前輪胎面溫度(由左至右):50度、40.4度、40度。
前輪胎面硬度:52度、51度、50度。
TH558 PRO後輪使用狀況,左右兩邊大約剩5mm吃滿。
但TH558胎質較軟,輪胎左邊脫膠部分比較多。
後輪胎面溫度:66.6度、46.4度、52度。
後輪胎面硬度:48度、47度、51度。
F1 ST 繞圈測試數據
F1 ST前輪使用狀況左右兩邊約剩10mm吃滿,上市主打強體胎的F1ST經過10圈賽道的洗禮。
前輪部分只有稍微起一點胎屑而已,沒有明顯的脫膠狀況。
前輪胎面溫度:45.4度、35.4度、37.4度。
前輪胎面硬度:53度、52.5度、55度。
F1ST後輪使用部分左右兩側約剩8mm吃滿,
胎面部分同樣只有起些許胎屑。
後輪胎面溫度:61.2度、42.6度、43度。
後輪胎面硬度:47度、48度、48度。
KENDA KD1 道路版 繞圈測試數據
KD1前輪使用狀況左右兩邊約剩8mm吃滿,
其胎面起胎屑的狀況與F1ST不相上下。
前輪胎面溫度:43.6度、36.8度、38.4度。
前輪胎面硬度:51.8度、50度、50度。
KD1後輪胎面狀況左右兩側約剩10mm吃滿,
後輪胎質較軟,輪胎脫膠起胎屑狀況介於F1ST&TH558 PRO之間。
後輪胎面溫度:60.2度、48.6度、51.2度。
後輪胎面硬度:47度、49度、51度。
溫度&硬度數據整理
前輪數據 | | 溫度 | | | 硬度 | |
| 左 | 中 | 右 | 左 | 中 | 右 | TH558 PRO | 50 | 40.4 | 40 | 52 | 51 | 50 | F1ST | 45.4 | 35.4 | 37.4 | 53 | 52.5 | 55 | KD1 | 43.6 | 36.8 | 38.4 | 51.8 | 50 | 50 |
後輪數據 |
| 溫度 |
|
| 硬度 | |
| 左 | 中 | 右 | 左 | 中 | 右 | TH558 PRO | 66.6 | 46.4 | 52 | 48 | 47 | 51 | F1ST | 61.2 | 42.6 | 43 | 47 | 48 | 48 | KD1 | 60.2 | 48.6 | 51.2 | 47 | 49 | 51 |
由於安定賽車場左彎較多,所以測試下來輪胎左邊的溫度都會較高。而前輪部分的表現其實相差不遠。
從圖表看來TH558 PRO的輪胎溫度,在同樣的圈數下上來的都比其他兩款來得高。
但後輪部分的左側TH558 PRO的溫度相對較高,持續高溫太久輪胎表面部分也較容易產生過熔現象。
F1ST部分由於主打強體胎&膠料複合,在溫度的控制之下尤其在後輪部分可以看到。
在中間與右邊部分由於輪胎胎紋設計,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
所以在溫度的部分可以有效降低,並兼顧輪胎磨耗。
KD1的前輪部分經過賽道騎乘過後,輪胎表面硬度是最軟的。
不過建大在這部分將輪胎做重新設計,降低輪胎在行進間的阻力。
可有效降低輪胎溫度進而保護輪胎壽命。
後輪的部分由於採用大面積胎塊設計,但過彎時輪胎對於側向位移的處理與F1ST相比仍然略遜一籌。
所以在後輪起胎屑部分就稍微多了一點,這樣的過熔現象會讓輪胎的壽命降低一些。
前輪耐用度:
TH558 PRO=F1ST=KD1
後胎耐用度:
F1ST>KD1>TH558 PRO
車手評述:
本次三組前後胎搭配,在賽道實測上以KD1表現較好。
KD1本身膠料與結構設計就是以賽道為主,進彎時前後胎行進的節奏非常流暢。
雖然尺寸縮小傾角部分也會有差別,不過整體的協調性仍然在水準上。
反觀TH558 PRO雖然有導向性較好的前輪,但是進彎時傾倒過快容易產生不穩定的狀況。
且後輪循跡性跟不上前輪,有種頭過身還沒過的感覺。
而F1ST雖然磨耗上略勝一籌,由於胎體稍硬在進彎時需要多出一點力來代入彎角。
以一樣的避震設定出彎時反應稍微慢了一些,但道路用胎拿來做賽道測試本來就有點吃虧。
前後配胎協調性:
KD1>F1ST>TH558 PRO
測試項目3:乾地煞車距離
為模擬路上遇到緊急狀況做煞停,
本次取一小段路線作急加速&急減速的乾地煞車來做測試。
測試時選手將在兩個大角錐(間距24公尺)內做加速。
以全油門的方式做加速。
在通過角錐時開始進行全力煞車。
由於比賽車輛沒有配備ABS,所以請車手在安全的範圍下。
盡量做出最大煞車的反應動作,沒有ABS的情況下輪胎鎖死與地面摩擦出煙狀況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另一種狀況則是由於煞車時重心仍持續向前。
故會造成後輪稍微浮舉,此時後輪會喪失一點抓地力。
而輪胎鎖死打滑&後輪浮舉等狀況都會影響到煞車距離,
所以我們每組胎都經過五次測驗取一次最好成績來做比較。
量測距離的起點從車手開始煞車的角錐白線上開始量測。
當車手安全停下來後。
使用專業儀器從線上往前量測。
煞停終點的位置取在後輪軸中心處。
各組輪胎乾地煞車距離:
輪胎型號 | 測試車手 | 煞停距離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平均 | TH558 PRO | 陳逸達 | 8.9(公尺) | 8.1 | 8.2 | 8.0 | 8.3 | 8.3 | | 殷開稜 | 8.9(公尺) | 7.8 | 8.3 | 9.1 | 8.8 | 8.58 | F1ST | 陳逸達 | 6.4(公尺) | 7.5 | 6.75 | 7.5 | 6.7 | 6.97 | | 殷開稜 | 7.1(公尺) | 6.9 | 5.9 | 5.8 | 6.9 | 6.52 | KD1 | 陳逸達 | 7.5(公尺) | 7.3 | 6.4 | 7.4 | 8.35 | 7.39 | | 殷開稜 | 6.6(公尺) | 6.7 | 7.0 | 6.5 | 5.7 | 6.5 |
直線煞停距離:
KD1=F1ST>TH558
穩定度:
F1ST>KD1>TH558 PRO
由圖表可知直線煞車距離KD1的直線煞車表現算是水準之上,
但在現場車手心得反應上F1ST在重煞時的支撐度與穩定性還是比KD1來的好。
而TH558 PRO則是較無突出的表現,且輪胎在鎖死後滑動距離太長故在此項目分數較低。
總結:
建大輪胎近些年來也是不斷地將原有的輪胎做創新再提升,
KENDA KD1 道路版預計於2016年一月上市做販售。
預計以較親民的價格來打入市場。
俗話說改車就要從最靠近地面的開始換,煞車在好輪胎抓不住也是沒有用。
不想換大胎又想追求不錯抓地力與協調性的使用者們,
經過這次測試了解到,KENDA KD1 道路版可以滿足你們的需求。
目前建議售價也同步公開,建大將以最平實的價格讓大家體驗到好的輪胎。
本文最後由 編輯部女孩 於 2018-1-4 16:20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