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al Audiophile 3D Blu-ray Disc Player - Oppo BD-105D
在幾個月前,我做了一個夢,夢裡只有黑與白,迷濛中.. 似乎有個「D」字對著我微笑
很快的夢醒了,過了幾天之後... 我也忘了這回事。
話說上週五晚上,我又夢見我受到「現在不太胖的神燈巨人S」的召喚
要我到我家樓下去搬一箱由「帥魔人J先生」搭乘綽號魚翅的未來飛行器
從海外專程帶回來「D」的意志,要交給我打倒「偽法老王阿飄」的「神冰利器」...。
以上都是筆者作夢情境,劇情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今早睡醒後,咦!? 這箱子怎麼回事? 居然還真有個「D」!
既然如此,那就來看看裡面放了什麼神冰利器吧!
打開紙箱,首先印入眼簾的是... 功能說明頁
接著是,說明書與我家的寵物龍貓T
穩固的包裝
先抽出配件盒,讓我們看看裡面有些什麼
附屬的配件計有:
質感頗佳的遙控器
有兩顆磁環的 HDMI 1.4 線
14AWG x 3C 的 IEC 電源線
USB 無線網路卡 (含 WPS 功能)
USB 延長線 (供無線網卡使用)
USB 延長線 (供無線網卡使用)
AAA(3號)電池
接著該輪到主角上場了,不過看起來好像不太好取出?
左拉拉、右扳扳、一手相機一手開箱,還在想怎麼可能拿的起來...
還好龍貓T聰明,提醒我有提帶可以拉... 我相信這是比較輕鬆的方法
主角上場!! 面板有保護膠膜才是新品
背面端子一覽
外觀和 BD-105 沒有太大不同,僅有面板的 105->105D、並多了 Darbee 字樣。
面板操作: 電源依舊是按 OPPO 字樣進行
進退片按鈕以及觸控的播放也都相同。
右下方一樣是 USB 輸入、MHL/HDMI 輸入以及耳機輸出孔。
遙控器則是多了 Darbee 獨立的按鈕,可以在播放中隨時調整 Darbee 效果。
背後還有網路埠、HDMI 輸入、兩組 HDMI 輸出、兩組 USB 輸入、IR 輸入。
機器底部有4個中型橡膠腳墊底板與銅柱間的固定看起來很穩固
由上述可以得知,105D與105僅僅差別在面板的字樣略有不同
其餘輸出入端子都相同,因為這只是 105 的 Darbee Edition,並不能算是下一代新機種。
原廠網頁在 105 系列寫的是:
Universal Audiophile 3D Blu-ray Disc Player
全能我想大家可以認同,但 Audiophile!?
究竟這 Audiophile 有沒有達到 Audiophile 的精神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上電開機後的畫面,和105的畫面也是一樣
D 指的是 Darbee,全名應是 DVP = Darbee Visual Presence
顧名思義,這是由 Darbee 推出的視覺呈現技術
目前台灣大多解釋成「Darbee 影像優化處理技術」。
其實這並不是新玩意,早在兩年前,Darbee 就已驚豔
全球 Hi-AV 界了(此 AV 非彼 AV,唉呀,說也說不清... 請神冰利器出來說明好了)
Oppo 原廠文宣提到的則是: Enhanced Picture Quality by Darbee Processing
經由 Darbee 處理而強化的圖像質量(畫質)。
Darbee 有三組模式: 高清、遊戲及全開
這三組模式在同一個數值等級下的表現都不太相同
可調等級範圍是 0%-120%,以下我們就進行測試
由於此次測試都是使用 Blu-ray Disc,我們就全部設定在高清模式,只調整等級
究竟這部份提升的畫質有多少,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張圖的左邊是開啟 Darbee 使用高清模式,調整至 60%,右側則是關閉 Darbee
可以看到大提琴左右兩邊的紋路與細節有非常大的差異
左邊明顯的清晰與立體。
多明哥跑太快了,只有切到 1/4 的臉@@"
但仍然可清楚判斷多明哥臉部左右兩邊的細節差異
左邊很明顯的將細節呈現的更多、皺紋也.....
不過還是一樣帥啦!
上兩圖是採用 Darbee 演示功能呈現的左右畫面分割來取景
以下則是採用標準模式取景,一樣是設定在高清模式
要看到完整的效果,需要麻煩大家稍微用一下滑鼠滾輪...
把圖片另外開在其他分頁並放到最大
這張是沒有開啟 Darbee 時的影像
這張是開啟 Darbee 並使用 120% 時的影像
可以看到細節多,但是整體平衡已經有點跑掉
代表數值的調整仍是需要經驗...
以下陸續呈現 Darbee 關閉:
Darbee 60%
Darbee 80%
Darbee 100%
Darbee 120%
可以明顯看到開啟 Darbee 60%-100% 之間的細節、光澤、深度與立體感都有相對的提升
而 120% 也還能接受,不像之前的樂團照的平衡有些問題。
由於筆者的顯示器材並不高檔,但仍然能體驗 Darbee 開啟時的差異與提升。
看到這裡,讀者們是否有所體驗呢?
至於其他重要功能: 4K 影像升頻、影像 2D 轉 3D、3D 回饋
由於筆者沒有 3D 也沒有 4K>_< 只好等專家來開箱了^_^
美國與香港已經上市,相信台灣應該很快就有專家評測了^_^
對了,原廠還提供有 APP 可供手機透過家用網路遙控 105D
包含 Youtube 等,都可以在手機上搜尋,並透過 105D
播放的播放器材上,這在以前的機種就已經提供了。
使用前先用手機掃一下這張紙上的 QR Code,就可以去商店安裝 APP 了。
聲音
內建耳機輸出
耳機輸出在我聽來,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及格邊緣。
或許是過於強調高解析所致,播放 CD 推動時的聲音表現並不搶眼
而播放 Blu-ray 或 SACD 等高解析光碟時,聲音的厚度與解析就相對明顯的提升
這代表耳機輸出仍能由訊源判斷出其差異,但光這樣還不足以進入 Hi-End 的殿堂。
RCA 類比輸出
這是此次主要比較純兩聲道音樂輸出的部份
試聽的媒體有: CD/SACD/Blu-ray
試聽的軟體有:
如果聆聽前網路有開啟,您會看到 105D 透過 GreenNote 擷取的封面
不過不是每一張都能擷取到,筆者手上的一些 SonyBMG 推出的 RCA SACD 就沒有辦法擷取到。
聆聽純 CD 時,我認為已有不錯的表現,當然,這是以全能機的角度來說。
如果和單純的 CDP/CDT 相比,我想同價位帶還有很多選擇可以選。
像是 Janine Jansen 的 Bruch 小提琴協奏曲一號第三樂章
由參考機 PD-10 展現的琴弦細膩度與滑溜感,就明顯比 105D 有層次也順暢許多
但低音部的 Double Bass、定音鼓等層次與豐裕感,則是 105D 表現較佳。
而 KKV FXCD-204 的 Carola 第四音軌,開場與結束時細微的管風琴共振聲
也是 105D 表現的較清晰。但歌聲則是 PD-10 韻味較足,也更迷人。
至於 SACD 的表現呢? 比 CD 好上一大截!
預設的 SACD 模式是多聲道 (多聲道/身歷聲Stereo/CD 可指定),編碼則是自動 (自動/DSD/PCM 可指定)
由於筆者沒有多聲道系統,所以先把模式從多聲道改成身歷聲 (Stereo/2CH)。
播放 RCA Living Stereo 由 Van Cliburn 現場彈奏收音的 Rachmaninoff 鋼琴協奏曲第三號時
105D 擷取到的音軌是 PCM 編碼,試試把編碼從自動改成 DSD,這時 DSD 的高頻噪音盡出,沒辦法入耳...。
只好乖乖改回自動,讓 105D 判斷,依舊是 PCM 編碼,但高頻噪音沒了。
雖然說好上一大截,但跟參考機 PD-10 相比,還是互別苗頭
PD-10 高音飄逸、中音韻味迷人,相對低音就較鬆散軟弱
105D 動態範圍大、低頻更穩固飽滿,相對中高音層次變化就稍弱了。
播放 Blu-ray Disc 時,僅選擇 Riccardo Muti 指揮柏林愛樂
於2009年在那不勒斯聖卡羅劇院演奏的舒伯特交響曲 (Great) 第四樂章
弦樂群綿密的整片如同吹散在風中細沙般的席捲而來,低音... 唉,看來需要個重低音來幫忙了
在這種時候就會覺得兩聲道系統不夠用了.....。
開啟 Pure Audio 時,播放機的面板會完全關閉電源
將可能影響音質的因素儘量降到最低,在任何模式下都能開啟
不過在看電影時,應該沒人想要開吧,除非... 嘿嘿嘿。
究竟開啟 Pure Audio 模式有沒有差別呢?
告訴您,還真的有差! 低頻層次更豐富、動態聽起來更大了些,讓彈琴時的強奏暴力感蜂擁而出
而弱奏表現也更清楚,音場的結構更穩固,聽不出有任何不良的反應,建議聆聽純音樂時,開啟 Pure Audio 模式。
XLR 平衡輸出
由於此次時間不足,這部份心得候補
不過根據 RCA 輸出的表現,我想 XLR 應該更能有所期待。
2014/03/22 Updated:
這回商借到樂音唱片行的Musicalsound Klangfilm Reference XLR版本
雖然離旗艦 Max Power 系列還有一段差距,但性能比已經相當高!
由於 XLR 的先天體質使然,音壓比 RCA 要大上許多 (6dB),將音量調整至接近 RCA 時再做比較。
聲底基本上和 RCA 相同。
有著豐腴的中低頻量感,良好的解析,順暢的流動感,不刺激的高頻量感。
但樂器分離度與音場寬深度似乎還能比 RCA 更上一層樓,但我手上僅有這對 XLR 線,沒辦法肯定是 XLR 線路或是線材所致的差異。而滿堂的音樂性,以我常年試聽樂音線材的經驗,我可以肯定是樂音這對線造成的。
如果您銜接 105D 的前級有平衡輸入,不妨試試,或許可以得到比 RCA 更佳的音響性。
Asynchronous (非同步) USB DAC
背後的數位輸入端子,除了光纖、同軸以外,還有目前最熱門的 USB 輸入。
USB 輸入為什麼熱門呢? 這又得說上 CAT(Computer As Transport)
因為一般筆電、桌上型電腦等裝置幾乎都配有 USB 端子
但有光纖或同軸端子則是少中又少,所以要達到 CAT,目前還是以 USB 為主流。
USB 的三種傳輸模式,同步、非同步、自適應模式的差異不在此次討論範圍
簡單提到的是,目前中高階機種,多以非同步模式運行,都是為了降低其他
兩種模式對聲音傳輸造成的影響,而且也能達到更高解析聲音的傳輸。(規格上)
在使用 105D 當 USB DAC 時,須自備一台電腦,而且只能使用 M$ 的
Windows XP/Vista/7/8 四種作業系統,目前並不支援 Linux 等作業系統。
接著至官網下載原廠驅動程式 OPPO USB Audio Device 2.0
安裝完成後就可以自行決定讓整個系統使用,或是單獨在音樂、影像播放器使用。
原廠配置的 ESS ES9018S Sabre32 DAC 是目前市場最高階的 32bit DAC 之一
拿 105D 當作 USB DAC 使用時,可視為一台高階的 DAC 使用,
CAT 族在預算分配上,就可以少買一台非同步傳輸的 USB DAC 了。
另一點也是 105D 的優勢,就是 105D USB 輸入支援 DSD High-Resolution (高解析) 檔案播放
就是說,如果您跟我一樣手上有一些國外音樂大廠釋出的 DSD(DSF) 高解析檔案
這時候就可以透過電腦,從 USB 輸入到 105D,直接播放 DSD(DSF) 高解析檔案
至於當作 CAT 使用時,聲音的表現如何呢?
在此我使用 WAV 與 DSD 兩種格式的檔案
CD 直接用 CD Rip 成 Wave 格式,DSD 則採用廠商提供的 DSD(DSF)
CD: 44.1kHz/16bit
DSD: 192kHz/24bit
筆者是個懷舊控,還是喜歡實體CD/SACD多一些...
數位檔案播放起來、乍聽之下似乎精準無疑,但總覺得味道差了那麼一班
即使數位流正風行的當下,筆者在家還是都用實體 CD/SACD/LP 聽音樂,甚少使用數位流。
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聽過真正滿意的數位流系統。 (真是孤陋寡聞)
不過,透過 Sabre32 DAC 解析出來的聲音,還真不錯聽就是了
調音部份可以再下點功夫,應該還有精進的範圍。
內裝,在小老婆發文,怎麼可以不脫衣服? (咦??
打開機箱,首先可以看到在2聲道與7.1聲道類比電路板上
滿坑滿谷、俗稱「紅魔鬼」的 WIMA 薄膜電容。
在許多 Hi-End 機器上,這種情況只能說正常,可說司空見慣了。
請注意,是 Hi-End 的機器上,一般的藍光播放機、DVD播放機
或是媒體播放機,要看到的機會微乎其微。
還有大量的日本東信工業 TK (Toshin Kogyo) 電解電容
部份深圳中元 ACON 電解電容(印象中,中元以前不是MIT嗎?)、還有幾顆 PIONEER ELNA 系列電解電容
後兩者多放在該板濾波的第一線上。
在2聲道類比電路板的穩壓路徑上,還可以見到 LM317/337 的蹤跡
突然想起以前入門 DIY 時,常常有發燒 DIYer 討論,在相同輸入出下
穩壓 IC 究竟是 3x7 好、還是 78xx/79xx 好? 記得好像都沒什麼結論,多數說:
都好,只要數值準確就好。但 78xx/79xx 系列輸出是固定的,有時候就是常常少了
那 0.1-0.3v 的電壓供給,這一點 3x7 因為輸出可以調整,就比較有差異了。
(當年的討論有很多很多論點,不是單以輸出調整這一點做結論,僅提出做參考)
而 RCA/XLR 獨立分砌式的電路,可見到被短銅片區分為三塊,分別為
平衡 XLR 左右各一聲道,和非平衡 RCA 兩個聲道在同一區塊。
請看上圖中的排線,外層是由鋁箔所包覆,代表廠商十分注重訊號的隔離。
而重頭戲當然是由 ESS 推出,代號 Sabre32 的 ES9018S 這顆 32bit DAC 了
這顆在 Hi-End 廠常見到的常勝軍,除了有價格不斐、調音困難等之外
以規格來說,在現階段應該是無所挑剔的高階 32bit DAC 了
一般要能在廠機見到,價格大都是實售台幣十萬以上的級距了。
而放在 2 聲道的這顆 Sabre32 可真奢侈,是把 8 聲道的 DAC 全給了
這 2 聲道使用,每邊使用了 4 個聲道,為了讓聲音得到更高的重播品質
可說絕不手軟,會這麼做的廠家,身價都是 105D 的數倍以上了...。
除了 2 聲道類比電路外,還有一個地方也有 ESS ES9018S DAC (什麼!)
那就是 7.1 聲道輸出的電路板上,也許聲音不是並最好的 (與高價 Hi-End 相比)
但用料可沒有偷懶,使用足 8 聲道的 Sabre32 DAC 晶片獨立處理每一聲道,
足以見原廠的用心。
當作前級使用時,可以 7.1 聲道同時使用,也可以當作 5.1 聲道使用
或是單獨輸出 FR/FL 當作兩聲道的前級使用。
往機箱的另一側邊看去:
一顆被金屬遮蔽罩給罩住的環形變壓器,後方還有一片金屬隔離板
將之移除後,底下就是主濾波電路板,在主濾波電路上頭可以看到
冠坤電子 SUSCON 電解電容、泰科電子的繼電器
肖特基高速二極體(MBR)、慢熔 2.5A/250V 的帶線陶瓷防爆保險絲等。
從網路上搜尋的圖片來看,這部份似乎與 103/105 相同,但不能確定。
一般只有中階以上的系統,才會使用幾乎完全獨立的遮蔽去隔絕
主電源濾波端所帶來的電源雜訊,這除了成本考量外,還代表廠商用心程度。
移除掉兩片類比電路板後,接著看到 USB 輸入電路板
USB 輸入採用業界公認目前最好的 XMOS 晶片,這東西應用範圍很廣
曾在資深老樂友、前論壇編輯的家中親耳聽過他使用 XMOS 晶片設置
測試的簡易型全數位電子分音系統,聲音雖不如預期、但發展仍值得期待
可惜該架構看來並非目前市場主流,可用的套件選擇仍不夠多元。
(指全數位電子分音)
主影像電路板上
影像部份採用業界先驅 Silicom Image 的 4K Ultra HD 影像處理器
還有一顆 Altera CycloneIV 的 FPGA 晶片,以及被散熱片蓋住的核心晶片
這一顆核心晶片是聯發科 MTK 的大作,型號則不得而知。
2014/03/22 Updated:
聽說 Oppo 台灣總代理遠東環球貿易之前有活動時,購買 Oppo BDP 系列都會另外贈送高檔的 HDMI 線材
上一次好像是贈送市價接近台幣2000元的 JIB-Germany 的 HDMI 1.4b 線材,目前不知道還有沒有?
有興趣的朋友,請逕自洽遠東環球貿易或經銷商,別忘了,總代理的貨才有原廠保固。
PS. 台灣總代理還提供產品註冊兩年保固活動,這種好康,水貨就享受不到了........。
JIB-Germany HDMI 線材
這隔離網在 JIB-Germany 官網找不到,因為是特別版
原本以為是塑膠烤漆,結果這端子居然是全金屬
而且比一般市面常見的 HDMI 接頭還大上一號!
由此線的材質與規格來看,我相信絕對比原廠內付的 HDMI 線能提供更佳的影像與聲音表現。
規格表 (取自官網)
Designs and specifications ar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Disc Types* | BD-Video, Blu-ray 3D, DVD-Video, DVD-Audio, AVCHD, SACD, CD, HDCD, Kodak Picture CD, CD-R/RW, DVD±R/RW, DVD±R DL, BD-R/RE | BD Profile | BD-ROM Version 2.5 Profile 5 (also compatible with Profile 1 Version 1.0 and 1.1) | Internal Storage | 1GB (Actual space available for persistent storage varies due to system usage) | Output | Analog Audio: 7.1ch, 5.1ch, stereo.
Dedicated Stereo Analog Audio: XLR balanced, RCA single-ended.
Coaxial/Optical Audio: Dolby Digital, DTS, up to 2ch/192kHz PCM.
HDMI Audio: Dolby Digital, Dolby Digital Plus, Dolby TrueHD, DTS, DTS-HD High Resolution, DTS-HD Master Audio, up to 7.1ch/192kHz PCM, up to 5.1ch DSD.
HDMI Video: 480i/480p/576i/576p/720p/1080i/1080p/1080p24/4Kx2K, 3D frame-packing
720p/1080p24. | Input | HDMI Audio: Dolby Digital, Dolby Digital Plus, DTS, AAC, up to 5.1ch/192kHz or 7.1ch/96kHz PCM.
HDMI Video: 480i/480p/576i/576p/720p/1080i/1080p/1080p24/1080p25/1080p30, 3D frame-packing 720p/1080p24.
MHL Audio: Dolby Digital, Dolby Digital Plus, DTS, up to 5.1ch/192kHz PCM.
MHL Video: 480i/480p/576i/576p/720p/1080i/1080p24/1080p25/1080p30, 3D frame-packing
720p/1080p24.
USB Audio: up to 2ch/192kHz PCM, 2ch DSD 2.8224MHz/5.6448MHz
Coaxial/Optical Audio: Dolby Digital, DTS, AAC, up to 2ch/96kHz PCM. | Analog Audio Characteristics** | Frequency Response: (RCA) 20Hz – 20kHz: ± 0.2dB, 20Hz – 96kHz: -1.5dB. (XLR) 20Hz –
20kHz: ± 0.3dB, 20Hz 96kHz: -1.5dB
Signal-to-Noise Ratio: >130dB (A-weighted, auto-mute), >115dB (A-weighted, no auto-mute)
THD+N: <0.0003% or -110dB (1kHz at 48k/24b, 0dBFS, 20kHz LPF), <0.0017% or -96dB
(1kHz at 44.1k/16b, 0dBFS, 20kHz LPF)
Output Level: 2.1 Vrms (RCA) or 4.2 Vrms (XLR) at 0dBFS
Dynamic Range: >110dBV
Channel Separation: >110dB | Headphone Audio
Characteristics** | Frequency Response: 20Hz – 20kHz: ±0.3dB into 300 Ω
Signal-to-Noise Ratio: >98dB into 300 Ω (A-weighted, no auto-mute)
THD+N: <0.001% or -100dB into 300 Ω (1kHz at 48k/24b, 0dBFS, 20kHz LPF)
Output Power (per channel): 17mW into 600 Ω, 34mW into 300 Ω, 63mW into 150 Ω, 77mW into 120 Ω, 120mW into 60 Ω, 187mW into 32 Ω (1kHz at 0dBFS)
Dynamic Range: >110dB
Channel separation: >90dB | General Specification | Power Supply: ~115V/230V, 50/60Hz AC
Power Consumption: 55W (Standby: 0.5W in Energy Efficient Mode)
Dimensions: 16.8 x 12.2 x 4.8 inches (430mm x 311mm x 123mm)
Mass: 17.3 lbs (7.9kg) | Operating Temperature | 41°F - 95°F
5°C - 35°C | Operating Humidity | 15% - 75%
No condensation | Parts & Labor Warranty | 2 Years |
試用搭配器材
Proton NH-47NH LCD TV
Pioneer PD-10 SACD Player
Arte Forma Pearl Pre. Amp.
Arte Forma P-15.2 Power Amp.
Wharfedale Diamond 8.4 Speaker (惡搞亂改版)
Goldring DR150 Headphone
寫在開箱之後
近年來許多處理晶片都來自聯發科 MTK 之手
包含了非常多的核心晶片,如手機、播放器等等
稱之為台灣的驕傲一點都不為過。
XMOS 晶片為 XMOS GT1301L1 TH5 PMH267.00
105比同廠103多出的功能雖然不多,只有:
ESS Sabre32 Reference Audiophile DAC
Headphone Amp & Asynchronous USB DAC
XLR Analog Outs
我個人認為105最大的賣點在於 Async USB DAC 與 XLR Outs
當然,根據許多業界及樂友的測試,由於 105 比 103 更用心
的處理訊號分離、雜訊隔離及電路優化的部份,所以無論在
畫質或是音質上,105都勝過103,當然,價格也是。
這一點由於價差關係,沒有好壞,挑自己適用的機型即可。
前幾世代 OPPO BDP-83、BDP-95 都獲得市場上相當好的評價
甚至還有許多 Hi-End 廠商是直接買回去做修改後,以數倍價格
再售出,由此可知 OPPO 的底子有多硬,也從中得知,廠機還有
可以再精進的部份。
回到最初的問題,您覺得 OPPO BD-105D 有達到 Audiophile 的精神嗎?
我私心的認為,有。但還不夠好,雖然已入門,但離巔峰仍有好一段路要走。
但以 C/P 值而言,我相信目前可能尚無其他機種敢說比他高。
感謝默默付出的:
離胖愈來愈遠的神燈巨人S
愈來愈帥的帥魔王J
中槍最多次的神冰利器
無辜的偽法老王阿飄
以上只要是唬爛的部份,我沒有說都是小薛教我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