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分享]引擎的血液 機油規格整理

来源: 小巴吉 2007-10-10 20:18 只看這個作者 |閱讀模式
20 26877
好的機油讓你上天堂 不好的機油讓你險顧路

解說機油前 還是跟大家提醒 機油屬於消耗品
該換他就得換 為了省這小錢 日後花的大錢可能是他的數十倍

選擇機油可由三方面著手
1.認證  2.黏度  3.基礎油


1.認證:
係由美國石油協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API)為油品性能所訂定之規範標準

四行程汽油引擎用機油品質由低而高分別為
SA→SB→SC→SD→SE→SF→SG→SH→SJ---->SM
機油廠商必須將機油送至API作實際引擎測試取得認證之後,才可於機油罐上使用甜甜圈(donut)標誌

[分享]引擎的血液 機油規格整理9541
API隨著年代和引擎科技的進步而制訂更高等級的機油規範,目前汽油引擎用機油最高規範為SM


2.黏度:
粘度為
美國工程師學會SAE(Society of American Engineers)制訂引擎用機油規格
如10W40 (其中10W表示winter冬天低溫氣候) 號數越低則代表低溫流動率越佳

例:0W-30 C時3250–35 CMin3.8 即代表此款機油於-35度C 仍可保持良好的流動率

而10W40 (其中40則代表著機油高溫時的油膜強度及抗剪係數) 並非代表該機油只耐溫40度C 而是在約100℃測得的機油係數
黏    度 Viscosity, Kin., cSt @40℃  92.1  @100℃ 14.16
所以當號數越大 即代表該機由於高溫工作時 仍擁有良好的油膜強度及抗剪力係數

****請注意:複合級機油,流動率越高的油成本越高,同時也代表著高衰退性****
                        
如  0W40 這種機油,絕對比10W40來的早衰退     

相同油基條件下添加黏度添加劑之衰退性 快>>>>慢          0W40>5W50>10W40

3.基礎油:

英文標示Synthetic 為合成油

Fully Synthetic   &   100%Synthetic      則為全合成油


除了大家所知道的 礦物油 半合成油 全合成油 其中合成油基又可細分為五大類
1993 年美國石油學會(API)為使車用機油使用基礎油之品質有所依循,因此制訂了 API Base Oil Interchangeability Guidelines。

API 將合成基礎油分類為五大等級:

Group Ⅰ 是傳統溶劑精鍊出來的基礎油

Group Ⅱ 是傳統溶劑精鍊出來的基礎油,再經過氫化裂解製程所鍊出來的基礎油

EX:  Q8系列

Group Ⅲ 是臘油異構化製程所鍊出來的基礎油

Group Ⅳ 是 PAO 基礎油  

EX:美孚 ESSO

Group Ⅴ 是指 PAO 外其他類之合成油,例如:ESTERS 酯類基礎油,屬最高等級之基礎油

EX:魔特多酯基系列 德國福斯酯類合成機油(小部分是) 嘉實多超飆雙酯基系列


****酯類基礎油又可細分為 單酯類 雙酯類 多酯類****
[分享]引擎的血液 機油規格整理9607

但除了油基 其他如

黏度指數提昇劑   抗氧化劑  防腐蝕、防銹劑  清淨劑與分散劑  酸中和劑 等...

都是決定油品好壞的關鍵


****如何選定適合自己的機油粘度(以台灣天氣來說)****

下列只舉例為輕檔車

1.引擎構造
EX:我家小KTR小A125V單缸,中高轉引擎、引擎整體容積小(可參考該車換油量)
引擎整體容積小,流動性較不需4缸車來的高,這邊可以選擇黏度係數10W的油 如10W40 10W50

2.用車習慣
常拉轉長途行駛,建議使用耐高溫之油品,防引擎磨耗。10W50 15W50

3.運轉特性
上述2點一昧的建議使用較粘機油,雖然粘的機油有著不易衰退,
較好氣密性,保護性特色。
但卻容易造成、熱車慢、拉轉反應慢、暴震等副作用。(未達工作溫度機油,過度黏稠造成之震動)

4.氣候差異
以氣候來區分

如夏天:白天高溫30℃以上(請參考中央氣象局 [分享]引擎的血液 機油規格整理9882  )
建議使用黏度較高的機油較不易衰退 也比較耐高溫


如冬天:白天高溫15℃以下(請參考中央氣象局 [分享]引擎的血液 機油規格整理6102  )
建議使用黏度較低的機油 不僅熱油快 更能讓自己覺得輕拖好騎
因為冬天比較沒有衰退過熱問題


(請注意這裡提的粘度 僅看複合級的前號數 如10W50 則10W為其粘度 50則是高溫油膜及抗剪力係數)

****還是要斟酌自己的行車習慣 引擎狀況 氣候 來選擇適合自己機油****


當然每種品牌的油品都有其不同特色,這邊列舉出來的僅是單純以黏度、基礎油來做介紹。

相關品牌油品特色,請參考小老婆石油化學實驗室各專家的精闢測試。

[ 本文章最後由 小巴吉 於 2010-8-13 21:14 編輯 ]
參與人數 7經驗值 +9 收起 理由
akimoto + 1 感謝分享
f04046 + 1 感謝分享
minicar + 1 辛苦了!謝謝分享。
bioforgeka + 3 圖文並茂
hsu + 1 感謝分享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經驗值 +9

收藏
收藏4

網友回覆20

跳到指定樓層
2#
father 2007-10-10 21:09 只看這個作者
純礦物油沒那麼爛
全合成油也沒那麼神勇
所以半合成油剛剛好
3#
隼CK 2007-10-11 01:56 只看這個作者
很清楚的建議~
說明也很明確!!
讓我清楚該如何選擇機油了
4#
rakuentw 2007-10-11 02:16 只看這個作者
那張圖太明顯是油商作廣告用的,分明是炒作高價油
其實以現在的技術,礦物油只要通過API認證,保護性一定夠。

而且我不能同意之處是黏度的選擇,
小排氣量的速克達事實上用黏度40的最合適
50就有點過黏了,而黏度60的已經不是一般應該用的....

也許因為是5W,10W的基礎油加添加物作出來的黏度50,60
所以也不是真正的黏,不過一堆5W50,10W50的油未必會比頂級的10W40好用,例如SHELL ADVANCE ULTRA4.....長程高速一樣很好用

台灣人黏度迷思太重了...都一定要前面數字小後面數字大的
其實那些數據都靠都添加物作出來...不見的好

一堆老外都用SAE30單級機油
管它長程短程,天氣冷熱,車子照樣好好的
其實光陽也有一瓶SAE30的單級機油,
有些機車店還有在用哦[分享]引擎的血液 機油規格整理831
我爸說 單級機油好像用在柴油車比較好.....



我好像是來亂的..快跑[分享]引擎的血液 機油規格整理5194
單級不是說不能用,而是如果用在會結冰的低溫氣候地區,
會嚴重傷害引擎.
7#
小巴吉 2007-10-11 07:58 只看這個作者
原文由 rakuentw 於 2007-10-11 02:16 發表
恕刪



你好!
我介紹的複合機油粘度 僅有前5W/10W 為粘度唷
我一直重複 複合級機油 後號數如:50/60為耐高溫指數(即高溫環境下 :油膜強韌度 & 抗剪力係數)

造成您的誤會非常抱歉

當然選擇機油是見仁見智 在下只是將機油 如何分類 如何分級 做出解說
每個人使用同樣的機油 同樣的車型 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重要的是 如何選購適合自己CP值最高的機油!
畢竟高單價不等於好機油
您說是吧!
8#
APO 2007-10-11 08:44 只看這個作者

回覆 #4 rakuentw 的文章

我們看法相同[分享]引擎的血液 機油規格整理7204 事實上高低溫黏度跨距愈大的油愈不耐高溫,
因為它是加了"黏度指數增進劑",這東西怕高溫容易裂化。

在台灣用30番40番的機油就夠用了,但很多人新車就在用50番60番機油,
新車的間隙小黏度大的機油滲透性差,反而會產生過多的阻力和磨損。

部分人的用車習慣也不對,把國產車當GP賽車在操一路高轉高速行駛,
然後用50番60番機油說是要保護引擎,要知道那些賽車跑幾次就要換顆引擎,
我們有這麼"粗本"嗎?
國產車只要在70以下行駛(短時間幾秒鐘拉一下尾速沒關係),那引擎壽命可以很長,
反之喜歡一路油門一敗的,那用啥麼油都一樣,引擎很快就要大修了。
我現在還會用30番機油,而且我用的都是廉價礦物油,台灣人對機油有很多觀念是矯枉過正。
你PO的那個英文網站內容應該和我的看法差不多,很可惜我沒讀啥麼書看不懂英文。
以下是我回覆車友的文章,請看33篇
http://forum.jorsindo.com/viewth ... mp;page=4#pid215447
9#
father 2007-10-11 17:13 只看這個作者
我也愛用礦物油
除了經濟外
也已經用習慣了
頂多偶爾用個半合成油
價錢是兩倍以上
使用里程只增加 0.5 倍
不過使用的感覺不大一樣
半合成油爽度比較持久
內含心理因素
以上純屬個人感覺
最常用的黏度
10w/40  15w/40  20w/50
和大家不太一樣吧
發現 許多人愛用全合成油
5w/50 10w/50 15w/50 10w/60

[ 本文最後由 father 於 2007-10-11 17:32 編輯 ]
原文由 小巴吉 於 2007-10-11 07:58 發表
你好!
我介紹的複合機油粘度 僅有前5W/10W 為粘度唷
我一直重複 複合級機油 後號數如:50/60為耐高溫指數(即高溫環境下 :油膜強韌度 & 抗剪力係數)


複合機油前後的數字都跟黏度有關啊,
只是一個是低溫一個是高溫的黏度規範,
耐高溫指數? 不就是高溫狀況下要符合的黏度規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