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10吋 性能輪胎(熱熔胎) 微整理

来源: 輪胎 jason9956 2014-8-5 22:04 只看這個作者 只看大圖 |閱讀模式
122 145895
本文章最後由 jason9956 於 2014-9-27 18:03 編輯

前言:
        2年前, 我入手人生第一部機車, 喜歡跑山的我當然也曾為輪胎苦惱, 爬文卻沒有什麼整理. 因此今天就稍微整理一下2年來用過的輪胎. 希望能夠造福更多感到困頓的朋友.

首先觀念澄清:
1. 看到我實際使用的磨耗, 參考就好, 磨耗跟個人使用情況關係很大, 每個人的結果可能差異極大.
2. 我常看有人說某某高階性能胎, 我都能磨上萬公里. 在確認你的磨耗里程之前, 請先確認你是否會看磨耗警示線. 磨耗警示線的看法可以去爬文. 這邊我只簡單說明一下, 當磨耗警示線和輪胎齊平的時候就是該換胎的時候, 我看有些人磨到整條都光禿禿了, 說那條很耐磨 磨破萬. 兄弟, 你磨的不是輪胎, 是生命啊~~
3. 我常說一句話, 沒有絕對的好胎或爛胎, 只有適合你的輪胎. 我的感想只是提供參考, 老話一句, 每個人的口味不同.

緊接著進入重頭戲, 我先列出我用過的輪胎, 包含使用里程.
Front(前輪)
Maxxis M6029(7,022km) > Maxxis M6012R(3,686km) > Maxxis R1(6,532km) > Dunler MT701(10,037km) > Sava MC0 Racing Soft(12,970km) >
Sava MC0 Racing Soft

Rear(後輪)
Maxxis M6029(7,022km) > Bridgestone ML50(3,686km) > Maxxis M6012R(3,092km) > Dunlop TT92(3,440km) > Dunler MT701(2,760km) > Maxxis R1(2,735km) > Sava MC31(1,640km) > Kenda K702(2,885km) > Dunlop TT93(2,820km) > Maxxis F1(2,905km) > Unili TH558proII(3,245km) > Sava MC31 Racing Medium(4,015km) >
Dunler MT701

註1. 起初使用的Maxxis M6012R在前輪服役3,686km後, 被我轉調到後輪繼續磨了3,092km. 前後磨耗總里程是6,778km.
註2. 以上所有輪胎都是統一規格100/90-10, 除Sava MC0 Racing Soft是3.50-10
註3. Sava品牌的輪胎和日.台輪胎不一樣, 同一型號輪胎, 可能有分2~3種軟硬度. 相較Dunler則會用數字分辨(ex. MT701, MT601, MT501)
Sava MC0分成Racing Soft / Racing Medium
Sava MC31分成Racing Super Soft / Racing Soft / Racing Medium
註4. 我的磨耗越來越差, 原因很複雜, 2年來冬天夏天對磨耗當然有一定的影響度, 以及我越來越狂的騎車態度也是一大重點. 但後期比較穩定, 磨耗都在3,000km上下.
註5. 順道一提, Maxxis M6029是我的原廠胎, 這款胎有分市售及原廠版.

我以廠牌來分類使用心得好了
Maxxis M6029, M6012R, R1, F1
        在第一次換輪胎的時候, 其實我是很苦惱的, 這個感覺就像小時候第一次要灌點差不多, 總要考慮很久, 好像做了這個決定就會影響一輩子一樣, 這邊告訴大家, 等你換過3條輪胎之後, 換輪胎就像換機油一樣簡單(大誤!!!!! 這種換胎速度郭台銘也會倒啊~~)

        廢話結束, 開始介紹輪胎, 原廠胎M6029表現很普通, 但是比很多原廠化石胎好很多了, 當時我用到5,000km左右開始覺得抓地力明顯下降. 所以就挑了一套輪胎.

        這邊穿插一個小笑話, 當我第一次換輪胎之後, 某天我去找我朋友(2代勁戰)當時候他里程好像比我多, 我在他家樓下等他的時候, 無聊就看看他的輪胎. 他下樓之後我問他: 你換新輪胎唷? 他回我:沒有啊~ 原廠. 一陣烏鴉強烈襲擊我的腦袋, 什麼!!!! 他磨了7~8,000km以上還跟新的一樣, 只差沒有胎毛跟新胎紅色綠色的那些線了-.-

        第一次我前後就一起換了, 我的配法是著重安全性與性能. 所以同時選了具有排水溝紋的M6012R配上ML50
        老實說, 我先後給了Maxxis數條輪胎的機會, 但是我總沒有找到我要的感覺. 不論是起先的M6012R或R1, 甚至到後期新款的F1等等.
        我個人的看法是, Maxxis的輪胎可能為了強化在賽道的表現, 所以把工作溫度設定的較高一些, 而騎車像小朋友的我根本沒辦法發揮最佳工作效率.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我曾看過比賽車的R1, 那個像大戰過後的胎屑才是一條高度使用過的輪胎啊, 至於我… 就沒那個本事讓他變成那樣.
        不過R1, F1還是很多人推崇, 因為我了解實在不深, 所以就不贅述了.
       但有一小點補充, 我會有一條前輪R1只用6,532km是因為當初我照12吋的胎壓下去打, 長期只打23psi左右, 所以造成嚴重翻胎. 發現之後就讓他下課了. 另外就是M6012R當時候也有翻胎的現象. 身邊的朋友, 起初我也推他們用M6012R(預算問題), 但他們到後期也都有翻胎的問題出現. 可能在這方面比較有疑慮需要多注意胎壓.

Bridgestone ML50
        關於普利司通, 我只使用過ML50, 因為B牌在10吋這塊性能胎真的不多啊… 比較厲害的BT39系列也僅有3.50-10的尺寸, 我是沒辦法用在後輪上的.
        ML50這款胎, 晴天算是中上等級的好胎, 雨天表現也很不錯. 缺點是他的價格比較高. 是值得重複使用的好胎.

課外補充: Bridgestone的10吋胎中除了BT39及BT39SS以外, 還有一款B02也是熱門胎. 詳情麻煩各位自己爬文看看.

Dunlop TT92, TT93
        起先並沒有10吋的TT93可以選擇, 所以第一次我嘗試了TT92, 表現很好. 後期也用過TT93, Dunlop的胎給我的感覺比較樸實. 不會有誇張的胎屑, 但絕對安心的感覺.

Dunler MT701
        這款胎的胎紋特殊, 有點Bridgestone BT601的感覺, 印象中是Dunler目前最高階的性能胎. 我對這款胎的評價很高, 但2,000km之前我覺得一切都很優秀, 2,000km之後感受到強大的衰退感, 直到2,760km下課為止. 有機會我會再次換上MT701感受看看衰退感是不是真的很強烈.

Sava MC0, MC31
        初次接觸到歐洲胎, 原先對歐洲胎的印象就是熱胎速度慢(因為當地氣候和台灣相差比較多). 但是用了MC31之後完全改觀, MC31胎質非常軟, 以往我起胎屑都是輪胎兩側壓車處. MC31連中間都起胎屑. 第一次使用的版本我忘記了, 但應該是Racing Soft或Racing Medium. 那段時間我在準備國家考試, 鮮少從事跑山活動, 幾乎純通勤讓我的磨耗以及油耗來到空前的低.
註. 磨耗初次掉到2,000km以下, 油耗初次從32~33km/L掉到27~28km/L. 我的解釋就是市區我手可能會抽筋… (我都說騎慢車我會感到焦慮-.-)

        但總歸來說當時這條MC31給我的感覺是良好的, 不過由於里程數太少, 帶有實驗精神的我現在又再次換上MC31做檢驗了~~
        第二次換上MC31, 也就是目前, 但這次換上的是一條胎齡約2年多的Racing Medium, 不清楚是因為等級差別, 還是胎齡有點久, 使用起來的確沒有當初用的感覺那麼黏. 但絕對都在水準以上.

註. 一般輪胎最佳存放時間是6~12個月, 國產胎大部分都在這個範圍內, 日本胎平均都會在1年左右, 歐洲胎通常都會比較舊一點. 其原因包括運送船期以及市場大小等等因素.

        MC0是我首次大膽嘗試沒有胎紋的光頭胎, 從開始騎車就被灌輸, 光頭胎雨天滑死人的觀念, 以至於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光頭胎. 直到我的好兄弟換上這款胎, 我才第一次大膽的嘗試.
        但講句老實話, 我雨天是照樣飆車的…(騎慢車我會感到焦慮嘛~~~) 使用這半年的時間, 我對這款胎沒有胎紋這件事還是很安心.
        光頭胎排水能力當然是不如有胎紋的胎款, 但若不是一整攤水, 對光頭其實不需要太擔心. 當然雨天一定要避免白線, 人孔蓋, 伸縮縫等等騎士殺手. 有傾角的狀態下一定要降到很低的速度!!!! 如此就沒什麼大問題了.
        MC0的熱胎速度非常之快, 當你的後輪還沒有達到工作溫度, MC0可能已經黏呼呼了, 經常是比後輪還早起胎屑. 對高溫的衰竭性如何我不清楚, 因為我擺的是前輪. 但即使用到9,500km都快要下課了, 黏度也沒有什麼衰退的感覺(對比Dunler MT701好非常之多).
        MC0不僅是我第一次使用光頭, 更是我初次嘗試3.50-10. 我的愛車是超5 125.
3.50-10搭配後輪100/90-10的傾角並沒有縮減太多, 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但3.50的操控性優異太多, 還沒習慣之前還會怕呢, 像是車嫌你壓不夠低, 主動把車身一直往下帶.

Kenda K702
        當我一直不斷的使用高階性能胎, 我的早餐也從5~60元的豐盛營養, 縮水到最後每天一顆10元饅頭的窮酸等級. 哥哥破產啦!!!!! 當然也藉由這個機會去嘗試很多人推薦的高CP值胎款. 但這次的體驗讓我畢生難忘… 這款胎我用的非常不上手, 非常不推薦. 胎溫絕對會起來, 甚至會燙手, 但是一點黏的感覺都沒有. 一分錢一分貨, 我不會再次使用這條胎. 關於平民胎款, 下一段會有推薦的. 但這款胎並沒有什麼胎壁過軟的問題, 這點倒是優點.

Unili TH558proII
        在一次機會下, 我換上了TH558proII這條胎, 這條胎好像有2~3種版本, 以軟硬度來分好像是TH558proII > TH558 > TH558 N. (麻煩有錯請幫忙糾正).
        TH558proII的價錢比Kenda K702貴1~200元,  公認的缺點是胎壁過軟, 這點我也有感受到. 但它絕對是一款高黏性的輪胎. 這是我願意重複使用的輪胎之一. CP值高, 但很熱血的朋友要注意胎壁軟的問題.


        用過了很多高階性能胎, 從國產胎, 日本胎到歐洲胎都用過. 國產真的在胎壁以及衰退感這塊比較嚴重. 希望未來能繼續改進.
        我並不是一個專業車手, 只是個胡亂騎車的小朋友, 我的敏感度也不高, 沒辦法告訴你哪條胎最優最神最猛烈, 但我可以告訴你, 我願意再重複使用的輪胎. 給大家做參考.

我願意重複使用的輪胎:
Dunlop TT92, TT93
Bridgestone ML50
Sava MC0, MC31
Dunler MT701
Unili TH558proII

有機會我會想測試的輪胎: Bridgestone BT39, BT39SS




2014.09.27更新  新一階段的測試和心得又來了~
        MC0在經過了12,970km的使用之後, 抓地力下降了. 但是指示孔是還有一些肉的. 所以我歸納出一個重點, 因為MC0僅有一組指示孔, 不像一般的輪胎, 會在胎中央, 胎邊有2~3組指示線. 所以如果是在道路上使用的話, 可能要自行判斷胎的中央是不是抓地力下降到該換胎的程度了.
        MC0只有1組指示孔應該是因為這是賽道用胎, 賽道絕對不會是中間先磨平, 就沒做那麼多組指示孔.
        分享一下我的判斷方法, 因為MC0的最後2,000km左右我去環島, 原則上使用過的MC0表面應該是粗糙的. 但是旅行的那幾天中, 我發現MC0的中央變得光滑, 左右胎邊的部份還是維持原來粗糙的模樣. 起先我想也有可能是因為直線居多, 造成中央變得光滑, 但後來有經過幾個著名的山路, 稍微熱血一下結果還是一樣, 且也能夠感受到抓地力的下滑. 所以回來之後就決定要換掉了. 新胎還是決定繼續使用我很喜歡的MC0.


        另外測試的是先前使用里程極短的MC31, 這次磨耗里程首次突破4,000km!!! 可以排除MC31磨耗很差的推論. 純粹是因為那段時間手賤造成的.


        這次環島也讓我得到更新的心得. 前陣子有幸能夠參加KCC的新手訓練營, 從中得到很多領悟.
1. MC0不耐場地這種短時間高強度的激烈操駕, 較容易產生脫膠的狀況 (約10分鐘左右胎屑就像鼻涕一樣大面積的流下), 此結果也幾乎可以驗證之前推測Maxxis把R1和F1工作溫度設定的較高, 讓輪胎比較不容易起屑, 也較能應付高強度的使用情況.
2. 在場地內輪胎溫度上升非常快, 比起山路使用快上很多, 也較容易出現衰竭的狀況.
3. 胎溫: 賽道>>> 山道>> 直線道. 故推測磨耗應該是: 賽道>>> 山道>> 直線道.
        我一直以來磨耗都很差, 可能是因為我真的太常跑山路了... 這次MC31磨耗突破4,000km算是一個證明. (環島大概占了1,800km)

給個讚

讚: 4.9
讚: 5
  發表於 2017-11-29 23:42
讚: 5
  發表於 2017-3-17 02:12
讚: 5
最中肯  發表於 2015-9-22 13:06
感謝分享 希望有更多測試文!  發表於 2015-6-8 00:33
讚: 5
  發表於 2015-4-26 17:39
參與人數 29經驗值 +20 紅利點數 +138 收起 理由
q11w22w + 1
邦邦象 + 1 感謝分享
ldpmilton + 1
kj1223334444 + 5
evan820406 + 5 換了輪胎居然還記錄里程!!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經驗值 +20 紅利點數 +138

收藏
收藏43

網友回覆311

跳到指定樓層
感謝分享!介紹的很詳細!10吋 性能輪胎(熱熔胎) 微整理4171

我對MC31M的評價也很高,我後輪大約用4200km下課
但是穩定性和抓地力都是很不賴的
另外R1我用過一次之後就不用了...十吋的R1實在是...

本來想省錢裝K702,看到你說不OK我看我還是繼續上MC3110吋 性能輪胎(熱熔胎) 微整理5785
東東先生 發表於 2014-8-5 22:47 10吋 性能輪胎(熱熔胎) 微整理6200
感謝分享!介紹的很詳細!

我對MC31M的評價也很高,我後輪大約用4200km下課

哈哈哈或許你的口味跟我相同~~
但這種東西, 如果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嘗試. 感覺才最準

給個讚

讚: 5.0
但sava的通路真的比台日胎款少很多...  發表於 2014-8-5 22:57
讚: 5
繼續中MC31的毒好了((癱  發表於 2014-8-5 22:55
感謝大大分享    很清楚   XD  

給個讚

讚: 5.0
讚: 5
謝謝  發表於 2014-8-5 22:53
後輪
耐磨兼抓地首選B02 110/90-10
胎壁強度真的是不錯
胎肉夠厚 路上釘孤支釘不過10吋 性能輪胎(熱熔胎) 微整理7357

不過 他還是條膠胎 請勿過度惡操

最近下雨都開車上班去騎車送貨的惡操人士路過 ←(廢話一句)
fgfd445rter 發表於 2014-8-5 22:54 10吋 性能輪胎(熱熔胎) 微整理7606
後輪
耐磨兼抓地首選B02 110/90-10
胎壁強度真的是不錯

是啊, 所以我雖然沒用過 但還是把它列入課外補充了哈哈
我想知道 MT701 在前輪用了10000KM的心得 這邊您只有寫後輪的心得
謝謝!!
6012R被小弟拿來通勤,用了快兩萬才磨平下課10吋 性能輪胎(熱熔胎) 微整理6608

給個讚

讚: 5.0
讚: 5
前輪2萬5了 剛好到磨耗指示線 不過早就翻胎了說 哈  發表於 2014-8-6 13:05
oc52718x 發表於 2014-8-5 23:20 10吋 性能輪胎(熱熔胎) 微整理8489
我想知道 MT701 在前輪用了10000KM的心得 這邊您只有寫後輪的心得
謝謝!!

我覺得中規中矩, 前輪使用里程很長.
比較不會像後輪一樣一下子感受到強烈的衰退感.
黏度來講, 後輪表現不錯, 前輪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導向性來講也是好的.
前輪我比較不會形容, 但是如果以有胎紋的前輪來講
我個人是滿推的
像是身邊的朋友, 我也是推他裝701. 胎紋不錯帥啊~~

若是要其他推薦選項的話, 我最下面寫到的那些 大部分都是前後通用的, 可以考慮
參與人數 1紅利點數 +5 收起 理由
oc52718x + 5 感謝分享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5

加飯不用錢 發表於 2014-8-5 23:25 10吋 性能輪胎(熱熔胎) 微整理6710
6012R被小弟拿來通勤,用了快兩萬才磨平下課

我身邊的2個朋友都放這條在前輪
1位用了大概15,000km吧,,,, 快平了但也翻胎了, 胎的外觀變得很醜...
(有點老化, 像龜裂那種感覺)

另1位 跟我一樣沒用完就扔到後面了, 也是翻胎...